三個專家都提出了不錯的見解,但是都沒有打到核心。我因爲是經濟系畢業的又改行做中醫,也在大陸做過醫生,所以我特別有感觸。
很多人知道做醫生要有很多學問,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做病人也是有學問的。 我舉個例子好了,我們都知道講經要有學問,但是很多人不知道聽經也有學問。但是在佛教裡,聽經也是一個學問。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一個小和尚講經的故事: 有一天, 有一位老居士去廟裡找老和尚要進供養,但是這個老和尚出去受供了,所以沒有人在寺廟裡面;只有一個小和尚留在寺廟裡,這個老居士就供養了這個小和尚。 按照規矩,小和尚受完供養後就要講法了。老居士就恭敬得跪在地上等著小和尚講法;但這個小和尚不會講法,他很緊張地左邊看看、右邊看看就把眼睛閉起來了。老居士就想:「啊!原來法師要跟我講的就是不著兩邊啊!」 小和尚還是很緊張,所以就上面看看、下面看看又把眼睛閉起來了。老居士就說:「啊!原來法師跟我講的就是上無佛道可求,下無眾生可度。」他實在很感歎,就把眼睛閉起來,一直思維小和尚跟他講的法。小和尚一看這個老居士把眼睛閉起來,就趕快從後門溜走了。老居士眼睛一張開來,看到原來沒有法師在臺上,他想:「唉啊!原來法師要跟我講的就是人法兩空的故事。」老居士當場就開悟了! 這個意思就是說:講經是一門學問,聽經也是一門學問。如果你不會聽經,不管誰跟你講經你永遠也沒有辦法開悟的;但是會聽經的話,可能一個小和尚給你亂講經,你也會開悟的。所以,當病人也是要有當病人的學問。
中醫養生,傳統上其實是非常重要的。在唐朝,王冰注的《黃帝內經•素問》裡,養生的《上古天真論》,是排在第一位的。但是,隨著時代的演變,中醫養生的地位就越來越下降了。到了現代中醫養生就排到後面,改成《陰陽應象大論》排在第一位。 現在我們中國的中醫課本也是,中醫養生排在後面。但是其實傳統上來講,中醫養生才是中醫的精髓所在。因為中醫的傳統是來自道家的傳統,所以治病是其次,主要是要合天時,順於道,養生是最重要的。 從中醫來看的話,養生我們分兩個部分。一份算是防病學,一份才算是養生。要做到養生第一要先防病;要看疾病的的概念。在中醫來講,疾病這個概念,跟西醫非常不一樣。西醫它看疾病,它一定要有一個局部、確切的問題。好像你有一個細菌感染了,得了病毒,或者一個指標過高,它一定要很明確的診斷。但其實很多時候也是診斷不出來的,所以就是只打一個標籤而已。 但是中醫來講的話,任何的疾病都是正邪相爭的結果。通常都是正氣先弱了以後,才有邪氣。所以中醫看疾病來講,就是已經先有正氣衰退了,才讓邪氣有機會進入到身體。 如果從養生來講的話,我們要先了解一下基本-中醫的生理學。中醫的生理學是以五藏為主;五藏就是心、肝、脾、肺、腎。
Silicon Valley Office:
333 W El Camino Real Suite 265
Sunnyvale, Ca 94087
408-490-0633
Silicon Valley
Thursday 10am-6pm
Friday 10am-6pm
Saturday 10am-6pm
Ukiah
Monday 10am-6pm
Tuesday 2pm-6pm